银针凭妙手,白衣秉丹心。今年8月19日,是第三个“中国医师节”,主题为“弘扬抗疫精神,护佑人民健康”。我们向医务人员致敬,也向生命致敬。
姜廷枢,烟台毓璜顶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。
张丁丁,滨医烟台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。
林玲,烟台市奇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。
于孟泉,牟平区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医师。
翟声平,烟台毓璜顶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。
王勇,滨医烟台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。
郭飞 ,滨医烟台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。
蒲增惠,烟台毓璜顶医院感染科主任。
牛传振,烟台市奇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。
他们是医生,也是榜样;他们守护着我们的身体,也涤荡着我们的灵魂;他们,本是平凡的人,因为有了治病救人的理想,便冲锋在前,不懈努力。
银针凭妙手,白衣秉丹心。今年8月19日,是第三个“中国医师节”,主题为“弘扬抗疫精神,护佑人民健康”。我们向医务人员致敬,也向生命致敬。在他们眼中,什么是抗疫精神呢?YMG全媒体记者带您聆听他们的心声。
“抗疫精神是勇气与坚守”
人物名片:林玲,烟台市奇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,41岁,工龄18年
作为一名一直与疫情保持“亲密接触”的一线医生,从抗疫的那天起,从未认为自己是什么最美逆行者,也不是什么闪耀着光环的白衣天使,更不是英勇无畏的冲锋战士。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,我只是坚守了自己医者的初心,担起了救死扶伤的使命,无论在灾难面前、疫情面前还是普通疾病面前,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,这都从未改变。
其实,我眼中的抗疫精神更多的是勇气与坚守。我们之所以称赞勇气,是因为在明知有风险的时候,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,而坚守是勇气之外的坚韧与守护。自疫情发生后,我们一直坚守在抗疫的最前沿,以战胜病魔的坚韧不拔之志,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,守护着人类健康。这份坚守可以平凡也可以伟大,可以从青年直至暮年……
“抗疫精神是履行
自己的职责”
人物名片:蒲增惠,烟台毓璜顶医院感染科主任,57岁,工龄33年
发热门诊是最前沿的战地,从春节到现在,我们感染科一直坚守在这块阵地上,一刻也不敢松懈。排查工作是重点工作之一,我们排查了近三千例发热病人,科学准确规范处理了确诊疑似和普通发热病人,守护了烟台百姓的平安。
我理解的抗疫精神就是职责所在,感染专业医务人员就应当首当其冲履行自己的职责,坚守在发热门诊这块前沿阵地,确保疫情不扩散,守护烟台人民的平安。在抗击疫情期间,我也曾多次被感动得落泪。感染科的医务人员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,他们也有亲人,有家庭。大家都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到家人,自觉和家人隔离开。大家都舍自己,为家人;舍小家,顾大家。
“抗疫精神是同舟共济
守望相助”
人物名片:王勇,滨医烟台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,59岁,工龄35年
新冠疫情期间形成的抗疫精神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民族精神,是兴国之魂、强国之魂。作为一个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,我眼中的抗疫精神就是万众一心、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;闻令而动、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;顾全大局、壮士断腕的“一盘棋”精神;舍生忘死、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;充满信心、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。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,分散的被集中起来,弱小的被强化起来;中国的精锐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力量被极大地调动起来,人们最美好的情感被联系起来,这就是中国人的抗疫精神。
“抗疫精神是神圣的使命感”
人物名片:姜廷枢,烟台毓璜顶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,42岁,工龄18年
作为一名参加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队员,我深入疫区参加了新冠肺炎的临床诊疗工作。我对抗疫精神的理解是这样的: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,共抗疫情的强大凝聚力和作为医务人员的神圣的使命感。
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,全国上下一盘棋,一切行动听指挥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。短时间内成立有效的医疗队伍奔赴疫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,建立应急医院和方舱医院…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的传播,也为世界范围内控制疫情工作提供了典范。这些工作都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,大家万众一心,共克时艰、共抗疫情,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。这就是抗疫精神,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。
“抗疫精神是最美的情愫”
人物名片:牛传振,烟台市奇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,47岁,工龄27年
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深陷危难之中,作为一名传染病专业医生,职责所在,使命在肩,难忘从业誓言,牢记执业初心,平常工作要尽责,非常时期看担当,不计生死,不为报酬,为了人民健康,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
作为定点医院确诊病例收治科室主任,我集中精力带领科室细化工作流程,完善防控措施,规范治疗方案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卫生工作者的神圣职责。经过疫情洗礼,深刻感受到民族凝聚力的强大,体验到生命之脆弱,感悟于众志成城的决心,更激发了工作热情??挂呔衲谥灿谛?,将最可贵的品格发扬起来,最美的情愫升华起来,并形成了遍及全国的抗疫正气。
“抗疫精神是不忘初心不辱使命”
人物名片:翟声平,烟台毓璜顶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,40岁,工龄13年
紧急驰援武汉汉阳方舱医院,筑生命之舟,所有医务人员背负前所未有的重担,我们经历了初始的遭遇战,中间的阻击战和攻坚战,直到决胜的歼灭战,我们一路势如破竹、勇往直前。
我们经受了“战争”的洗礼,构筑了坚固的钢铁长城,履行了医者的责任和担当,践行了不忘初心、不辱使命的誓言,这就是抗疫精神。我们完成了党中央的部署,集中患者、集中救治,做到了应收尽收、应治尽治,实现了方舱患者零死亡、医护零感染、出院零返舱、舱内零事故、舆论零炒作、家属零投诉。经此一役,山高水长、鲁鄂连心;经此一役,山河同慨、震动世界!
“抗疫精神是坚守岗位勇于担当”
人物名片:郭飞,滨医烟台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,37岁,工龄10年
一场没有硝烟的战“疫”紧急展开,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再次成为了抗疫一线,李燕护士长奔赴湖北前线,而留守的我们在刘书盈主任的带领下,担负起医院的抗疫任务。
缓冲病房成立后我们都会直接接触发热或患肺炎的病人,畏惧吗?有一点儿,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句誓言: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,这是抗疫精神,更是一种力量。作为一名医生,必须要坚守岗位,勇于担当。无论是奔赴湖北前线,还是激战病房,都将义无反顾。为了疫情防控大局,全体医护人员行动起来,坚守着、奉献着,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致敬抗疫中的每一个中国人:我们很平凡,也很伟大。
“抗疫精神是
每个人都当主角”
人物名片:张丁丁,滨医烟台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,34岁,工龄7年
在这场与时间赛跑、与病魔较量的全民战“疫”中,中华儿女又一次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挥洒得淋漓尽致。从守护一个家,到守护一座城,再到守护一个国,所有人都主动加入了与病毒的斗争。
960万平方公里国土,处处是抗疫战场,14亿人民,人人是抗疫战士。无论是奔赴武汉前线,还是防控当地基层,无论是激战病房,还是居守家中,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这场战疫的主角,抗疫精神彰显的是热爱生活、珍惜生命的可贵品格,是万众一心、共克时艰的宝贵斗志,是精准施策、依法防控的科学态度,是步调一致、守望相助的时代精神。
“抗疫精神是
中华民族的精神”
人物名片:于孟泉,牟平区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医师,30岁,工龄4年
这次驰援湖北之行,让我学习并感触到很多。在我看来,抗疫精神包含的内容有很多,从援鄂医疗队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同舟共济,勇于担当,甘于奉献的精神;从英雄的湖北人民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敢于牺牲,勇于承担的精神;从科研工作者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求真务实,敢于斗争的精神;从各国的物资援助以及我国的疫情分享中体现出的是命运与共,共渡难关的精神。
总的来讲,抗疫精神充分证明了“四个自信”,是这个时代造就的,融汇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,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努力而铸成的。
YMG全媒体记者 安益 摄影报道